回歸本源,沒有NO TOUCH的高爾夫更有樂趣
摘要:在平時打球時,在廣大高爾夫愛好者中廣為流傳著一種玩法,即所謂的NOTOUCHE規則,而且在此規則之上還衍生出很多種不同的玩法,有長頸鹿,大流氓,小流氓等等,不同的玩法上有不同的要求,如有過樁算OB、有過馬路算OB、甚至有三級草算OB的,另外還有不能進長草找球的,看到球必須在球的現有位置打的,比如球位...
NO TOUCH 盛行的原因
在與球友的交流中去追問為啥NO TOUCH規則會大行其道,而不愿意按球場規則去真正享受一場原汁原味的高爾夫時?很多球友給出的理由常常是:高爾夫規則太過紛繁復雜了,而且不是每個人都會去詳細了解規則,這樣的結果往往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就特別容易引起爭議。而與之相對應,因為NO TOUCH把打球過程中一些最有可能出現爭議的問題,在最大程度上進行了簡單化處理:過馬路算OB,進樁算OB,進長草算OB,不可以找球,動球要算一桿。這樣簡單易操作,球友間不扯皮。
NO TOUCH 導致的現象
于是乎在球場上打球時你經常會看到以下現象,擊球前球友在球位附近踩來踩去或者有的人干脆把球周圍一些影響擊球的樹枝、長草等一股腦兒折斷、踩平。這樣幾位操不同地域口音的球手常常會臉紅脖子粗對著一個球的爭論是到底有沒有OB爭論很久甚至有時因此大動干戈打不下去的。這樣的結果是球場球場嚴重塞車,而此時后組堵在Tee臺,也只有忘球興嘆,無可奈何。好好的一場球,往往是興致而來,敗興而歸。
NO TOUCH 所蘊含的高爾夫原則
其實如果細究NO TOUCH規則,其要求見球就得打,而且決不允許動球,其實也是暗含了規則的某些基本原則,在新版高爾夫規則中,規則書也運用了整整兩個章節(章節8和章節9)詳細闡述了在球場現有狀態打球和在球的現有位置打球這兩條高爾夫球運動的核心原則。某種意義上說,流氓規則也可以說是最原始的高爾夫規則。
NO TOUCH 的弊端
但問題是,球友們過渡濫用了該項原則。
例如球位于困難球位時只能在球的現有位置擊球,不允許科學合理選擇補救,明明球就在球車道旁邊,卻不允許擊球,造成的結果是,在某處困難球位數次擊球,好好的球桿被石頭碰壞無法使用。而過馬路就OB,人為將球道變窄,球場設計師原有的設計思路被打破,球場本身的策略被人為改變。很多情況下,明明一號木可以開球,但是為防止OB,少輸幾桿,即使是5桿洞也要用鐵桿開球,擊球策略的改變慢慢的扼殺掉高爾夫運動本身所具有的諸多挑戰和獨特樂趣。更壞的結果是球場塞車嚴重,不僅僅是本組球員,其它打球客人也深受其害。
另外由于NO TOUCH規則往往是由當地球友自行商定,各地執行標準不一,所以扯皮現象往往更加突出。
真正的規則真的繁雜嗎
但是真正的規則有那么繁雜嗎?非也,球員日常打球常用的規則無非是下水,OB,死球,不可移妨礙物妨礙等幾種,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國內球會的運營管理已極大提升,球場標識相比之前已經清晰很多,而且日常運營過程中,通過培訓,球童對常見的問題處理事項也已經能夠非常熟練地處理,容易出爭議的情況反而更少。
而且球場規則是在不斷完善中的,R&A和USGA每四年都會對現行規則進行大的修訂一次,使其能夠覆蓋掉大多數的情況。球場規則作為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準則,不會出現標準不統一情況,球員更不會扯皮。
相信隨著越來越多的球友更多按照球場規則去打球,球員之間的爭議將會更少,樂趣更多,所以下次去球場打球,嘗試按照球場規則,也許你會發現,高爾夫會更加有趣。
此文章來源于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